EN
【“党史”读书会】新征程 新使命 新担当
  • 发布人:admin
  • 发布时间:2021-06-07 00:30:17
  • 浏览次数:
  • 分享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党员的必修课。“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党史,就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去感知“大道”。追寻党走过的足迹,感悟党历经的故事,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党的历史实践中汲取精华,提升自我。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以西方人独特的视角再现了长征的艰难曲折。书的封面一段醒目的文字:长征是中国红军战士用毅力、勇气和实力书写的一部伟大的人间史诗。

   长征,说不完的故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翻雪山,过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

   皖维五十二年的发展历程,同样是一部不屈不挠、感天动地的奋斗史。翻开《皖维集团简史》,一幕幕艰苦创业的场景,历历在目。

   1969年10月,安徽省维尼纶厂筹备小组成立,1971年3月年产1万吨维尼纶项目破土动工,1978年7月1日,实现从石灰石-电石-聚乙烯醇-维纶短纤生产线全线贯通。项目从破土动工到全线建成投产,历时7年多时间,其中经历了紧张的筹备、艰难的选址、复杂的设计、三次大会战,单机调试、全线试车。饱含多少皖维的创业者、建设者的艰辛努力。由于先天不足,困难如山,导致试生产过程中“七处冒火,八处冒烟”。设计、施工、安装存在缺陷,长时间无法实现满负荷连续生产,安全和环保问题突出,项目迟迟不能竣工验收。加之年年严重亏损。1982年,曾引起“上马”“下马”之争,皖维一度走到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

   1986年,全厂上下团结奋斗,终于实现了首次盈利,皖维迎来了绝处逢生。

   皖维的发展,时刻都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经历了创业的艰辛,更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行业洗牌中的“九死一生”。52年来,皖维人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华丽乐章。

   重温峥嵘岁月,传承长征精神,回顾皖维艰辛发展历程,是为了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当前,皖维正在处于“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关键时期。随着2020年8月十大新材料项目集中开工,标志着建成行业一流“品质皖维”新征程已经开启。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使命要求新担当。几点思考,与各位共勉。

   一、发扬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是我们迈向新征程的强大动力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今天的皖维,正处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新征程道路上充满了风险和挑战。新材料项目,技术难度大,需要攻克的难关多。但我们不少干部职工对新一轮的大发展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精神状态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少党员干部思想保守,对发展持观望态度,危机感、紧迫感不强。不少党员骨干压力不够,从中高层、到基层、到一线,压力传导层层递减。

   十大新材料项目同时开工建设,是皖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布局,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关键一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材料项目实施的难度非同寻常。PVA光学膜从1.6m的窄幅线到3.4m的宽幅线,不仅仅物理尺寸的增加,而是从TN/STN到TFT光学性能质的飞跃,通俗的讲,是从应用到计算器、遥控器的黑白显示,和应用到手机、电视的彩色显示的巨大差异;偏光片在皖维是“从无到有”的全新项目,技术和生产实践从零起步;PVB胶片是实现建筑玻璃到汽车玻璃应用的重大技术突破。传统的化工、化纤、建材联合企业已悄然跨界光学光电新型产业,这是皖维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皖维的前途和希望所在。

   新征程意味着新挑战,新项目建设中的肯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需要我们去攻克。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每一名党员,要发扬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将伟大的长征精神转化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强大动力。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推进新材料项目建设。党员领导干部,带好头,做表率,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党员骨干,要发挥好中坚力量,争当干事创业的主力军,为党员和职工做表率。基层党员,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职工群众做榜样。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长征精神的真实写照。皖维发展的新征程中,必将有各种“雪山”“草地”需要我们跨越,需要凝聚全体皖维人共同力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二、发扬无私奉献的长征精神是我们完成新使命的崇高追求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红军将士始终坚定必胜的信念,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随着皖维这些年的发展,企业盈利水平不断增长,员工收入逐年提高,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在不少干部职工中产生了骄傲自满,小富即安的思想。省属国有企业,巢湖市最大企业,工作稳定,收入也还可以。比工作付出,比奉献的少了;比工作轻松,比舒适的多了。不少人想的不是为企业多做贡献,而是坐享企业发展成果。

   随着新材料项目建设推进,一大批分流人员从老单位转岗到新项目。许多员工主动提出,待遇不重要,收入少一点也没关系,能否安排工作轻松一点的岗位,最好不倒班。大家都要轻松的工作,繁重的工作谁干?大家都不努力拼搏,“品质皖维”如何实现?

   部分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缺失是皖维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回顾52年前,我们的先辈按照“靠山、隐蔽、分散”的六字方针选址马脊山下,破土动工,开始皖维的创业,条件是多么艰苦。他们当时想的肯定不是工作轻松和生活安逸,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皖维。

   创业难,守业更难。实现“品质皖维”的路在何方?答案只有一个——发展。发展的征程中必然面临各种困难,新项目建成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突破技术瓶颈,早日达产达标、发挥效益才是项目建设的意义所在。参与项目建设的各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特别是广大党员,要把新项目早日建成、早日发挥效益作为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必须发扬无私奉献的长征精神,冲锋在前,努力拼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和险阻,取得最终胜利。

   有人说过,努力不一定会赢,但不努力一定会输。

   三、发扬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是我们实现新担当的根本保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边际的草地。吃不饱、穿不暖,在条件极度艰苦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敌军中杀出了一条生路。

   有些人认为现在企业发展的不错了,职工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追求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皖维的大发展,意味着大破大立。随着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旧生产线、老装置拆除,大量的旧设备、管道、电气、仪表等退出;新材料项目上马,需要大量的机电仪材料安装,需要大投入。不少干部职工艰苦奋斗作风丢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思想盛行。在项目建设中,不乏大手大脚,该利的旧没利,该省的钱没省。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皖维发展到今天,靠的是一代代皖维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目前还在使用的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集团公司办公楼就是最好的见证。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任何时候,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

   市场经济是残酷的,竞争性企业的“存“与”亡“距离很近。没有央企大树依靠,没有垄断性产业支撑,皖维实际上很脆弱。居安思危,方可行以致远。

   新一轮大发展,是皖维人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工作前进的强大动力。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皖维发展的新征程,注定也会是艰苦的、漫长的。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每一名皖维人都要争当皖维“新长征”路上的英雄好汉!